-
金母称瑶池金母就是西王母
金母 - 金母信仰金母又称瑶池金母,就是西王母,民间常称王母娘娘。西王母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重要的神灵。她最初出现的文献,是《山海经》。汉代,她的地位已经有所升高,而且与神仙信仰联系在一起。在汉代的道家著作《淮南子》中提到,羿向西王母求来不死之药,却被他的夫人嫦娥窃取,吃下去之後,飞到月亮上。因此她与长生不老的向往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汉代的铜镜上,有时出现西王母和东王公的形象...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阴神六丁
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 出处 《后汉书·梁节王畅传》:“从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 李贤注:“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旬中,则丁卯为神,甲寅旬中,则丁巳为神之类也。役使之法,先斋戒,然后其神至,可使致远方物及知吉凶也。”参阅《无上九霄雷霆玉经》、《灵宝六丁秘法》。 唐陈陶《步虚引》:“赤城门闭六丁直...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的善恶承负观是怎样的
在上古时期,古代先民就对天、地有了崇拜和信仰,并相信天地出现的异常变化,都是对人类善恶报应的必然反映,并因此形成了“天人感应”之说。“感应”:即有感(指行为),必有应(指结果)。感与应,也就是承与负的关系。“承负”者,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作恶,子孙遭殃。即有所做(行为),必有所获(结果)一样。通俗的来说也就是“因”与“果”的关系。 春秋时期,老子在他所著的《道德经》中明确指出...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炼丹思想是在什么意识下产生的
据《史记》等载:黄帝曾铸鼎于荆山,并在那里炼制丹砂,进而提炼出“黄金”,道教的炼丹思想从此萌发。而道教对科学的探索则是从老子所提出的“道”,以及对宇宙本源的思考开始的。可以说:道教的一切科学思想和科技成就也是在这一思维下产生并发展的。 道教炼丹,源于对“黄老”的崇拜,以及“神仙信仰”。进而提出,通过自己,亦可“长生久视”、“得道成仙”。基于此,方士们或筑基炼丹,或修行悟道。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是世界上唯一崇尚男女平等的宗教
道家思想道教是世界上最珍视生命的宗教,尊重女性,崇尚男女平等,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和谐和平衡,天地万物只有氤氲和谐才可长久;道教女性在自身修行修养行持上,为后人做出卓越的贡献为道教女性树立了榜样。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中阴柔的象征,也即是“道”的体现,“弱者道之用”道祖把这种美德用在,修身,生活上,这个“弱者”,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种软弱;而是似水一样的柔弱之性,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上善若水,水是德的体现...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医学名著主要有哪些
道教历代医学名著,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仅就当代医学界、学术界广泛研究、应用的也不下数十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教医学名著都有哪些,今特别列出在历代传统医学上影响巨大而又意义深远的部分经典,以供喜欢道教医学读者们的参考。 应该指出的是,所选择的这些经典曾对我国医学的医理,针灸、脉象、本草(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学、解剖学、经络学、生理学等方面;而在临床治疗上则囊括了内、外、妇、儿、五官...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主要神仙三茅真君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道教称为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据《梁书·陶弘景传》载: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曰金坛华阳之天,周围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此掌山,固谓之茅山。他们大约是汉景帝时候(前156-前140年)的人。 三茅真君原来是出生在咸阳南关的三兄弟。大茅君茅盈,字申叔...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让人生返归质朴以无为顺其自然
一、 如果一个人需要用道德去约束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失去道德的原则了,就像需要用法律去制裁一个人一样,说明他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能够符合某一种标准,是内心不存在标准的界限,因为他不需要用标准去衡量。 就像鱼在水中从来不觉得水的重要,人在空气之中从来不觉得空气的重要。 如果有一天,一个人需要衡量空气指数以及空气之中的氧气含量,说明空气已经稀薄到无法供应人的身体正常机能。...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自知自胜自爱
作者 :儒风君 编辑:紫云散文阁 图片:网络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自爱者乐。 学会与自己相处,才能过好这一生。 1 自 知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 想要认识世界、了解他人,就必须先从认识自己开始。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更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自己不懂的,就不要装懂,自己无法掌控的...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精选8则常读常悟才能参透出其中真谛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老子那里的道德二字与我们后世所理解的还是有很大区别。在老子那里,道者,规律也、大道也、自然也。也就是说,道经是老子对于大道的描述,而德是老子大道哲学所衍生出的世界观和方。《道德经》精选8则,常读常悟,才能参透出其中真谛。 一、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能像珍贵自身一样珍贵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能像爱惜自身一样爱惜天下的人...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最经典的5句话大道至简领悟透了受益一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甚至都不知道出自于哪里。作为中国人,没看过《道德经》是我们的损失,国外人都已经将《道德经》捧上了天,一大批外国普通网友被《道德经》中 上善若水 、 无为而治 等大道至简的言语深深吸引,甚至经常在网上就此展开热烈讨论。根据统计数据则显示, 《道德经》的世界发行量已经超越《圣经》 。 在科技发展迅速...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在我们的印象里,似乎儒家就是入世的哲学,讲求的,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他们有着社会的责任感,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义凛然。 说起道家,我们便下意识地,认为他们是消极的、是避世的,“ 不敢为天下先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 夫唯不争 ”,看起来都是讲求一种退让的哲学,一种自我保全的哲学。 然而,道家果真是如此消极的吗?...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帛书版第七章天长地久人也可以一样长久吗
《道德经》第七章,帛书版和传世版只是个别字有差异,表达的中心思想没什么差别。第一句“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 “ 天长地久 ”,我们都知道,天地是很长久的。李白有这样一句诗:“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和我们,都像流水一样逝去了,而天地仍然常在。 那天地为什么如此长久呢?《道德经》说,“ 以其不自生也...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学习水的4种美德做人至柔至刚无往不利
《道德经》开篇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大道,不是能够用语言精确形容的,就如庄子所说: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道不特指某一具体事物,但道无处不在。我们虽然不能用语言来定义“道”,但是可以用某些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形容道。比如,老子经常用水、婴儿来形容道,这样大家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我们若能读懂《道德经》第8章,领悟“水之美”,学习水的4种美德...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人生的福分藏在淡泊的心性欲念之中
一、 人生的问题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认知,第二个是情绪,当自己的认知产生偏见的时候,用错误的方式只会带来一个错误的结果,而当情绪冲动的时候,也通常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这也是招致问题的根本。 只要能调整自己的认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人生都不会有太多问题。 有一句话叫: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意思就是说:知足的人常常能够快乐,而能忍的人自然能够平安。 知足指的是对内心欲念的管理...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