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五句话越简单越深刻

    《道德经》就是一本智慧书,上到万物起源,下到为人处世,老子对这些问题的本源都想的非常通透。很多人认为,“《道德经》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悟的,结合生活,工作,经历等等,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的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道德经》 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风雨无论多么来势汹汹,最终都是会停下来的。 ...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中这4句话道出人生中不能犯的4个错误句句经典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的一生总会犯错,犯了错不要紧,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可是老子认为,有些错是不能犯的,犯了,就会拖垮生活。于是,他在《道德经》中留下这4句话,以为提醒后人,切莫犯。 一、“不自见故明” 所谓“自见”,就是带有偏见的看待人和事。是我们不可以犯的错之一。 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中的道到底指的是什么

    《道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惊世之作,很多人只知道读《道德经》有很多的好处,但至于好在哪里却不知道。 读《道德经》最难的地方是如何去理解“道”。 “道”是打开《道德经》的钥匙,那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这个“道”呢? 《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老子眼里,“道”含有规律、秩序的意思,其中,第一个“道”是名词,泛指宇宙中的一切自然之道,万事万物在各自位置上的运行规律...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中的独立人格

    钱学森之问——“中国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来 杰出的人才 ?”可能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缺乏 独立人格 。我们一直以来的亲子关系和教育理念中,太多的强调服从和纪律,而很少去讲反思和质疑。犹太人人口一千多万人,但他们诞生过一百多痉诺贝尔奖得主,这是为什么?犹太人每天回家问孩子的是:“你今天是否 提出一个好的问题 ?有没有对谁进行了 质疑 ”?而中国家长每天回到家问孩子的是:“你今天有没有 听话?乖不乖”...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值得每个人牢记不懂的人却认为是个笑话

    《道德经》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充满了智慧,随便拿出一个字,一句话,都值得玩味,领悟,悟透了,对增加我们的智慧大有裨益。例如,关于为人处世,有一句话,非常简洁地表明了观点。懂得这句话的人把它牢记在心,成为一个很智慧的人,为人处世,吉祥如意,不懂的人却认为是个笑话,人生磕磕拌拌。 “竞争”已经根植现代人的意识中,做人要竞争,争谁的言语犀利,争谁做的事漂亮,争谁的财富丰盈,因为通过竞争...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中国哲学思想的泉源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道德经》。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道德经》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不以世俗得失为祸福才有人生真正的自由

    一、 世间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正是因为我们理解不了这个世界,所以才会因为这个世界而苦恼。 就好像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 就是因为他的认知超越了世俗的局限,而能够站在以超越世俗的客观理性上去审视问题,无所谓得失,无所谓来去,无所谓生死,而这也是人生所要追求的终极自由。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5大天机人生5忌

    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一书,暗含五大天机,指明人生五种禁忌。 第一忌:积怨 《道德经》里讲:“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怨恨可以化解,怨气却无法消散。 总是勉强自己,去包容别人; 哪里还有心情,去好好做人呢? 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总有人劝你: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却很少有人告诉你: 怨气积小成大,很有可能伤身! 看轻你的人,教会你成长; 背叛你的人...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32句精髓大气格言大格局不得不读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世上再难做的事情,也有它好做的时候,人之所以成功大事就是从这件事情还是很简单的时候就开始去做了,做天下大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做成了,所谓大事也是从小事开始做起的,所以做大事、难事,成就大业都是从最简单的时机,从小事做起来的。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万事万物在没有形成之时就是“无”,自从能叫得出名时,也就是“有”时...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家说缘

    古有甘露不润无根之草,道不渡无缘人之说,说到我们道家讲求的缘分,有诸多方面,由以承付说为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承负者,前辈后辈相承负也,即“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前辈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 第一,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 天道有循环,《太平经》云:“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家文化之道家和道学

    道家思想道家文化之道家和道学

    “道家”和“道学”在历史上曾是何种意思,尤其“道学”究竟是宋明理学家首先使用的专有名词,还是道教原有的词汇,不可不加以辨明。 在古代,“道家”往往就指道教,甚至使用频率远过于“道教”。道教经典或入“神仙家”类,或入“道家”类。汉代学术分类,把专门论道的归入道家。《汉书·艺文志》著录“道”37家,最后一部是《道家言》。道教在东汉初起时,被人称作“道家”或“黄老道”。例如...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家养生六字诀

    “嘻嘘呵呼呬(si)吹(fu)”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这六个字奥妙无穷,不但可治好五脏的疾病,而且也可治疗身体机能的不调顺,例如,身体感觉到冷时,可以用“吹(fu)”来治。身体感觉热时,用“呼”来治。关节痛用“嘻”来治...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近代自称通读道藏第一人刘师培先生

    近代诵读道藏第一人 近代第一位自称通读道藏的人是刘师培先生。 刘师培(1884年-1919年),字申叔,号左盦(庵),江苏仪征人。刘贵曾之子、刘文淇曾孙。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及论经学(以小学、左传学为主)、史学(开创近代中国学术史体)、文学(主张“六朝文”,维护扬州学派骈文之文统)专著七十四种...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论清微雷法的法力

    道家思想论清微雷法的法力

    在道教雷法的学术研究之中,法力是一个非常特殊却少人关注的概念。英国人类学家马雷特曾研究过原始部落所崇奉的超自然力量——“玛纳”,而现代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斯·韦伯也在《儒教与道教》中提到了“卡里斯马”。这两者均非仅是抽象构造的名词,更是宗教或法术所确切认定的神圣力量源泉。西方宗教学的探究,对考察中国道教雷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雷法道士们扭转乾坤、肃清八极的法力...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解读庄子长寿养生之道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在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先秦时代,竟然活到了83岁,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算是创下了高寿的奇迹。 庄子为何能如此长寿呢? 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这里的“空虚之境”并不是寄情于虚无缥缈,而是说,要保持健康赢得长寿,须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则。 所谓“清心寡欲”,指的是决定长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的思想情志。因此庄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