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诗词全真七子入道诗 王重阳赠七子
丘处机: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余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 马钰:掷下金钩恰一年,方吞香饵任纶牵。玉京山上为鹏化,随我扶摇入洞天。 谭处端:超出阴阳造化关,一心向道莫回还。清虚本是真仙路,只要安居养内颜。 刘处玄:钓罢归来又见鳌,也知有分列仙曹。鸣榔相笑知余意,跃出洪波万丈高。 郝大通:口爱郝公通上古,口谈心甲神仙路。足间翠雾接来时,日要先生清净句。 孙不二:分梨十化是前年...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西王母信仰与昆仑山文化
道家经典【摘要】中国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居的昆仑山,是古代神话叙事中令人向望的神仙境界。论文对西王母崇拜在中国社会的影响、道教神仙系谱中女神西王母形象的建构、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的内涵进行详细考察,认为西王母神话是昆仑山文化的要素之一,更与中国道教的神仙信仰密切相关。中国古代西王母神话与昆仑山神仙境界说,在道教神仙信仰的建构中具有重要启示作用,道教女神西王母与昆仑山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关联。【关键词】西王母...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茶席说宠儿
化石螃蟹 紫砂残莲蓬 燕下都陶把儿 道教茶席,由细微处起,由虚无处落,重在事理不废,其要五行平平。茶宠,是传统茶席中的一个元素。这个东西在道教茶席中是可以有的,只是它真的需要抑制着用,才最安好。“甚爱必大费,积藏必厚亡。”真的宠爱它,于人于己无益。或可叫它“茶虫”更恰当,仅仅是茶席上的一抹虫豸。在而不宠,那就最好了。茶宠的来历,比较隐匿。古籍中只有含糊其辞的只言片语,出土、传世的实物更少...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经典修道真言 宋白叟玉蟾子辑
凡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错行路径,如书空寻迹,披水觅路矣。 修玄之理,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古人章句之中隐隐在焉。天不言而四时行,人身阴阳消息,人不能使之然也。 大道之妙,全在凝神处。凡闻道者,宜领此意求之。凝神得窍,则势如破竹,节节应手。否则面墙而立,一步不能进。 学道之人,须要海阔天空,方可进德。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 学道之人...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碑文之史料价值初探以明道藏为例
【作者】 黄海德; 【Author】 HUANG Hai-de;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Huaqiao University; 【机构】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 碑刻文献是中国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夙为学林所重。明《道藏》中保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实为研究道教历史与文化的珍贵史料...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知识道教十方丛林
道家经典道教宫观庙宇有两种不同属性区别:一种是子孙庙,一种是十方丛林(十方常住)。子孙庙可以收徒弟,世袭相传。十方丛林,有传戒特权而不得私收徒弟,性质是属于全国道公有的,其中备有全国道教各宗各派的“字谱”,号房、客堂可按簿查对法派后才可留单及转为执事。“丛林”之义,本指茂密山林,寓意为庙中常住道众人才荟萃。因为人员众多,十方丛林有一套系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重要执事为选举产生,财产为道众公有...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的爱国主义思想文化传统
道家经典近30年来,许多著作和文章都论及道教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然而,作为道教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道教的爱国主义理论依然有待深入探讨,诸如道教为什么具有爱国主义传统?道教爱国主义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回答和做深入研究的。 一、爱国主义是道教的一贯精神 早在产生之初,道教就提出了“助国”、“保国”主张。如《太平经》卷四十八《三合相通诀第六十五》谓修道者当“助国得天心”...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的报恩思想是什么
“报恩”,即报答恩德,此指为孝。道教认为,人生难得,现既为人,实大幸事,故当珍惜。具体表征应学:“乌鸦反哺”之德,做人则更应以“孝”回报父母。因而道教提出:“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同时力倡历史上感天地、泣鬼神的“二十四孝”,以供世人学习和操行之。 在道教的教义中,报恩是大修行、大善念、大作为、大功德。同时提出,不孝不足以为人、不足以信道、修道,更不足以、飞霞超升...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的呼吸调息
道家经典道教的呼吸,即所谓的“气”的。道教中“气”的概念,内涵有三个要旨,一指先天气,即父母精血构胎时的元阳气;二指后天气,即通过饮食物质所化生的能维持生命存在的能动力,以及各脏器官的功能作用等;第三,指自然界的空气,即呼吸气,道们通过呼吸达到养气全神、去病延年的作用。道教中把呼吸的锻炼称作为“调息”、“调气”或“吐纳”。调息法是道教气功的基础,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健身的手段。这是因为人们心头念依着事物...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的六天说
道家经典“六天”这个概念在早期道教的经典里是经常见到的,道教对它的批判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中国学术界对这个概念及其在道教史上的演化一直没有作出深入的讨论[1]。“六天”这个本出于儒家的概念何以在道教中这么重要,反而鲜见于儒家经典,道教对它的批判传达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一、六天的来历 在正史和儒家的经典里,我目前见到的最早的言及“六天”一词的材料是《礼记》孔颖达疏和《旧唐书》[2]...
2025-03-18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生命观与道教养生
道家经典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养生之道网导读: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往往是宗教产生的第一动因。其实不止是宗教,一切人类的思想和哲学的产生,都源于此。古今中外的著名思想家,其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往往是宗教产生的第一动因。其实不止是宗教,一切人类的思想和哲学的产生,都源于此。古今中外的著名思想家,其理论归趋最终都饶不开生死这一问题...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术语八卦为何变成小道消息的代名词
道家经典《易经》说,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不知何时,“八卦”这一道家术语成了山南海北神聊、传播各种小道消息的代名词。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以前香港娱乐杂志会在明星照片的部位加帖八卦图,有点类似现在的马赛克,慢慢地八卦这个词就衍生出来了。有研究表明,人们65%的日常谈话时间都奉献于八卦。即便你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每天也总能找到一两个你感兴趣的八卦话题。在着名的天涯社区...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服食术中的贵生情怀 黄永锋
道家经典黄永锋 道教的思想源头道家、医家等固有“重人贵生”的理趣和方术,道教创立以后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加以充实,从而使自身重人贵生的宗教养生观十分突出。现存最早的道教典籍——《太平经》就旗帜鲜明地展示了道门中人的重生思想。《太平经》宣称:“三万六千天地之间,寿最为善。……天者,大贪寿常生也,仙人亦贪寿,亦贪生,贪生者不敢为非,各为身计之。”[1]“丧者为贱,生者为贵。” [2]“人各有志,各自有所念...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服气术对佛教的影响 黄永锋
道家经典黄永锋 1998年9月11日下午,新当选的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副会长张继禹、秘书长袁炳栋前往北京医院看望年逾九旬的全国政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在交谈中赵朴老谈到佛道关系以及呼吸养生等问题。《中国道教》副主编王宜峨老师记录整理了赵朴老的谈话内容: 朴老说,佛道两家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多次冲撞,进而融合。……朴老在闵会长谈到近代学者丁福宝①研究《道藏》、并长期打坐时说...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
道家经典道教是以长生不老之道作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它劝人通过养生和道德品行的修养而长生成仙,最终解脱死亡,求得永恒。道教在多方面继承改造了道家的东西,继承显示出与道家的联系,改造则显示了区别,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魏晋以后道教取代了道家的地位,在社会上扮演角色,发挥功能作用。美国学者唐纳德·毕肖普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导论》一书指出:认为道教是道家思想的普遍堕落和的产物的看法是毫无道理的...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